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6月13日,第一届社会心理督导师第二阶段培训第三天的课程在张青之会长送给学员的惊喜彩蛋中开启(早来的都会加餐的传统)。张会长指出: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技术之后,大家还需要进行内在整合——“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成为专业督导师的道路上,大家不仅要进行知识学习、提高职业技术和专业修养,更要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张会长提到,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计划开展“幸福北京——社区心理课堂”科普工作,进一步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
上午的课程是由郭勇副会长给大家带来的《认知行为疗法的督导》。郭老师首先讲到作为督导师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两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个人成长部分需要主动、有意愿、持续地进行,比如2万字和5万字的个人整理;督导专业成长中理论是分流派的,很多技术要学习,用包容的心态去成长。郭老师仔细解读了认知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和常见认知错误及识别办法;举例诠释了对错误认知的矫正方法——即通过积极关注,引导来访者发现和利用资源解决自身问题。尤其是郭老师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剖析抽象的心理学专业概念和复杂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并对学员们提出的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做出了精要、明晰的解答,比如用“鱼香肉丝”说明督导师的位置和价值中立、用“录音机”表达什么是接纳、用“开关”表明认知在前决定了你的行动但切换在你的思想等,用身边非常多的幽默风趣的案例,让大家边体验边学习,有阵阵笑声有凝神思考,将理论与实战结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
下午的课程是林永和副会长带来的《青少年危机干预督导》。正式讲解之前,林永和老师回顾了北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从防危到防微”的历程,林老师鼓励和祝贺第一届培训学员,争取第一届社会心理督导培训学员经过几年的学习成为“社会心理督导黄埔一期学员”,成长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课程开始,林老师首先和学员们探讨了昨天预留的思考题:如何预防危机和亲密冲突引发的心理危机。结合培训前两天讲授的内容——P.A.C理论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员分析并简明扼要地总结了预防亲密冲突引发危机的几大原则。尤其讲到青少年危机处理中,学生可以“三不听”、家长要“三不做”(私密空间不穷追、不当众惩罚、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学校要“三不为”等具体办法,建立理性、平和的沟通心态。林老师在课程中引用了大量现实危机案例,如何利用民政局、政法委、学校、家庭等多方资源,围绕解决问题进行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林老师通过多年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经验,使学员们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认识得更加透彻。
课程结束后,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刘松怀副会长进行了总结。刘会长指出,林永和老师专业的讲解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社会心理工作者对专业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同时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作为社会心理工作者,如何切实做好社会心理工作,塑造理性平和、奋发进取、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并向前辈致敬!
最后,由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张青之会长讲话。张会长指出,第一届社会心理督导师专项培训的第二阶段即将结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解决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并不是老师“教授”的,而是要通过自己内化、领悟,进而应用于实践当中。张会长寄语学员,祝愿大家端午节安康,携手同行,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让我们的生命越来越充实、饱满。
入夏的北京闷热难消,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秘书处全体伙伴,心怀建设和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奉献之心全程陪伴。
至此,第一届社会心理督导师专项能力培训第二阶段的三天培训圆满落下帷幕,学员们收获满满。通过三天的浸泡式学习加深了交流,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感觉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深入学习和补充,提出了深度学习和实践、以及参加专项工作坊的需求。恰逢端午时节,一群对社会心理工作有着初心和韧性的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度过了丰富多彩、求知探索的三天学习时光。
撰稿:黄偲聪、田洁红
审核 :田洁红、丁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