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系列讲座之七

——老年人睡眠障碍及其疏导

  导语:睡眠和饮食、运动一样,都是人类最基础的生理需求。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促进生长,具有延缓衰老、促进长寿的作用。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统计,目前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或轻或重的失眠症,而老年人又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之一。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有40%饱受失眠的困扰。在第七讲选择“老年人睡眠障碍及其疏导”这个课题,就是希望参与“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的一线志愿者们,掌握“睡眠”的知识和方法,帮助老年人有效解决睡眠问题,让我们陪伴服务的老年人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他们身体免疫力,提升健康水平,让我们的助老工作更富有成效。

   

  2022年12月8日晚7:30,由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督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武警特警学院心理学教授、中国人际沟通分析应用高级顾问、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培训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裴改改老师讲授《老年人睡眠障碍及其疏导》线上直播课,这也是“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心理关爱系列讲座的第七讲。

  裴老师从“认识睡眠”、“失眠与睡眠障碍”及“睡眠障碍的疏导与治疗”3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老年人睡眠的重要性和疏导方法,运用“失眠严重指数量表”、“睡眠认知量表”等可量化、可分析的数据指标,通过不同的生理、心理和环境方面综合判定,有效识别,准确评估老年人睡眠的状况,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从而根据需求来提供服务和疏导。

  裴老师介绍了目前在世界广泛认可并推荐的一种治疗慢性失眠的方法,“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简称CBTI。CBTI是治疗师根据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每周记录的睡眠状况,提供适当的助眠行为建议、与他们讨论并替换不合理的睡眠信念。裴老师详细解读了CBTI认知疗法、睡眠限制疗法、刺激控制疗法和放松疗法,分析了失眠人群错误观念的产生和改变、睡眠态度的迷思和背后的逻辑关系、睡眠效率的理论和策略,以及如何建立床和睡眠之间的条件反射等专业的理论体系和观点。

  结合睡眠控制疗法,裴老师为大家讲授了睡眠障碍疏导的5个非常实用的小常识,在帮助老年人进行睡眠调理、情绪疏导、心理调适时可以通过腹式呼吸的调理、音乐的选择、环境的调适、饮食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一名“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 的专业心理志愿者,我们要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效疏导老人对失眠的恐惧和担心,最大限度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功能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结束语:在《黄帝内经》中多可见关于睡眠重要性的阐述,在《灵枢》篇中就提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由此可知老年人失眠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除了生理上的衰退或疾病,心理上的焦虑和抑郁现象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疫情期间老年群体的日常生活方式受到了冲击,常规的生活习惯被迫改变,产生了各种恐慌和压力。老年人如何做好心理调适,裴改改老师带来的《老年人睡眠障碍及其疏导》专题讲座,为一线志愿者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借鉴经验,为老年人预防及管理睡眠障碍提供了有效的护理措施。

撰稿|孙 榕、常 浩

编辑|位真真

审核|丁 岩



阅读量: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