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抗疫:构筑老年人心理“保护圈”

转发来源:中工网

中工网记者 鄂璠

  众志成城,战疫必胜! 随着大规模疫苗接种和新冠病毒变异,病毒传播力增强,但致病力减弱,给人群带来的整体健康风险趋于缓和。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作为人口密度大且集中的超大城市,首都北京第一时间构筑起了老年人心理的“保护圈”。

  12月1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紧急召开“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心理慰藉服务动员部署会”,启动“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iWill首都志愿行动)。近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二级巡视员、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张青之向中工网记者介绍了“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的具体工作机构模式。

关注老年群体心理状态

  今年9月2日,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2智慧康养高峰论坛”上,北京市老龄办、北京市老龄协会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2021年,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这标志着北京市正式跨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对老年人群的防护工作,近日更是多次强调要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率。那么为何还要关注老年群体心理状态?张青之介绍道,压力普遍存在于当前社会,尤其在复杂多变的疫情环境下,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活动空间的减少和身体机能的衰减,老年人作为相对脆弱的群体,在长时间的慢性应激状态下,更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帮助老年群体调整心态、疏导情绪和压力尤为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由于见多识广,生活经验丰富,老年人通常能够容忍和自我排解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但是如果生活事件很严重,触发了当事人积存已久的心灵创伤,老年人则会因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危机。”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梁红表示。

构建多元化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网络

  “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危机非常重要,危机的出现可能只是在一瞬间,但老年人的情绪问题有可能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所以要关注到老年人的情绪管理,提高其积极、阳光的心态,让他们体会到亲人的爱护,社会的温暖。”在梁红看来,疫情期间聚焦老年群体需求,要发挥基层社区作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广泛动员社区物业、爱心人士、志愿者力量,构建多元化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网络,引导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健康心理,进而有效避免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产生。

  为助力北京市疫情防控,做好首都老年群体心理关爱工作,加强北京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心理慰藉服务工作,12月1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民政局紧急召开“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心理慰藉服务动员部署会”,启动“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iWill首都志愿行动)。

  张青之告诉中工网记者,为推动“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全面开展,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促进中心和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迅速建立了“三组四师五级”工作机构模式,“三组”即热线组、社群组、专家组“三组挂帅”,“四师”即社心师、社工师、医师和律师“四师上阵”,“五级”即行动指挥组、秘书长办公室、中台管理级、四师一线上岗就位、督导培训与监控反馈“五级联动”。

如何与老年人无障碍沟通?

  为了帮助广大志愿者更精准、科学、专业地为老年人提供心理服务,首都“老年心理抗疫志愿行动”心理关爱系列讲座于12月2日晚推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新冠应急病房主任李艳兵首先为大家讲授了“疫情期间如何构建老年人‘保护圈’”,她提出了七点具体建议,一要接种疫苗;二要加强个人防护,包括规范佩戴口罩、有效间隔距离、严格手卫生;三要治疗基础疾病,包括规律药物治疗、定期指标检测、总结自己的用药效果、发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四要提升自身抵抗力,如合理膳食、注意保暖、保证睡眠、适量运动;五要注意同住人群的防护,包括严格个人防护、保护自己就是保护同住人群、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和探望,做到有症状不探望;六要注意环境卫生,如定期通风、马桶加盖、保持清洁、适当消毒;七要发现症状及时就诊,包括基础疾病症状、平素从未发生过的其他不适以及出现新冠肺炎的症状。

  随后几天,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围绕老年人心理特点、与老年人沟通的方式方法、老年人情绪特点、老年人压力管理、老年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主题,为志愿者们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讲座。

  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和志愿服务专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林永和建议,与老年病人建立良好的无障碍沟通,可尝试微笑、合适的肢体接触、倾听和反复强调等方法。

  “如果身边的老年人出现心理异常表现,我们可以让自己保持冷静,耐心地倾听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和诉求;同时认可其表露出的情绪情感,不要急于试图说服老年人改变自己的想法。”梁红强调,“如果认为老年人当时情况的风险性很高,要向有关机构通报并及时送医。”责任编辑:郑鑫



阅读量: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