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安·心晴

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督导实习基地工作纪实

  伴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临空区的开发建设,榆垡镇拆迁24个村,已建成9个社区和7个社区筹备组,共有38个回迁小区,2个商品房小区。社区总人口3万人,占比全镇人口51%,针对社区人口密度大,群众诉求多,居民观念意识转变难度大。榆垡镇2022年4月成立了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聘请专业第三方针对辖区百姓和镇、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社会心理指导服务,激发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积极心理动力,破解回迁社区服务管理难题,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伴随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和临空区的开发建设,榆垡镇拆迁24个村,已建成9个社区和7个社区筹备组,共有38个回迁小区,2个商品房小区。社区总人口3万人,占比全镇人口51%,针对社区人口密度大,群众诉求多,居民观念意识转变难度大。榆垡镇2022年4月成立了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聘请专业第三方针对辖区百姓和镇、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社会心理指导服务,激发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者的积极心理动力,破解回迁社区服务管理难题,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一、抓社会心理专业服务活动,提幸福指数

  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成立以来,针对镇域特点和人员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心理活动10场,内容覆盖心理知识宣传与普及、团体心理减压,参与者500余人,间接受益3000人。社区居民、社区工作者和机关工作人员,通过参加社区书记学心理、鼓圈减压、绘画疗愈等特色活动,让参与者通过体验感受到,活动不仅能缓解生活及工作中的压力,放松心情,更能收获到心灵的成长和人生的幸福方法。

  榆垡镇每个月通过组织开展的活动,提升居民的参与感和融入感。现在只要一有活动通知,居民们都抢着参加,活动次数和参与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不少。社会心理服务是一项面对全体百姓的民心工程,将心理服务融入到百姓的工作、生活中,真正发挥服务为民的作用。

  榆垡镇用专业的社会心理服务,引导回迁村民转变理念,积极融入社区生活,提升居民社会心理适应能力,共同建设美好新社区。

二、抓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强人才管理

  为使社会心理服务充分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人员的心理能量和服务居民的专业技能,榆垡镇高度重视社会心理服务和社会心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打造网格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心理专业人才培养,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为每个社区定向培养1名社会心理指导师(初级)人才,具有专业心理服务资质的工作者为社区提供心理服务。持证的社会心理指导师进社区,边学习边实习边开展服务,针对一线社区工作者、妇女、青少年、中老年人群提供心理指导和减压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身心得到了放松,社会心理指导师在活动中收获了经验和成长,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6月,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成为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首批挂牌成为的社会心理指导师督导实习基地。基地成立后,积极培养社区人才,全面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让社会心理指导师用专业的心理技术和方法深入社区开展实习实践,助力社区难题解决。榆垡镇持续培育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让心理服务扎根基层,进一步推进街道基层治理多样化,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治理格局。

三、抓社区服务品牌模式打造,促创新发展

  榆垡镇抓住不同人群、不同社区的特点,打造特色心理服务品牌,将社会心理服务理念扎根基层,为老百姓提供身边的专业化服务。在活动中巧妙融入专业心理知识,用“心”服务辖区百姓。

(一)“康乐”社区心理服务品牌

  “这是社区吗?我需要社区的帮助。”“先进来,别着急,有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这是发生在新城嘉园南里社区的一幕,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带着哭腔走进社区寻求帮助,社区副主任王倩接待了她。在小姑娘讲述的过程中,王倩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面带微笑,全程用眼神回应她,耐心的倾听完了她的讲述,同时运用摘要方法,最后问她:“你最终的诉求是希望社区出面联系中介公司,帮你沟通吗?”。在王倩说完这句话以后,小姑娘的眼里有了亮光,频频点头。经过社区工作者多次与中介公司沟通协调,中介公司最终退还小姑娘的押金。事后,小姑娘感激对王倩说:“谢谢您这么认真的听我把话说完,我真的特别感动。”王倩是个心理学爱好者,也是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培养的首批社会心理指导专业人才,在基层工作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的技巧可以更高效的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二)“榆悦”心理疏导品牌

  面对北京严峻的疫情形势,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在心理上和身体上的都面临着超乎寻常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一些心理状况的出现,如情绪不稳定,包括焦虑、恐慌和愤怒等。李姐身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每天为居民解答各种各样的防疫问题,面对不定时的大数据派单,持续感受到紧张焦虑的同时睡眠也受到了影响,不知如何排解。于是找到社会心理指导师张凯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张凯全神贯注的听着李姐的倾诉,期间不时的确认李姐的心理感受。通过听轻音乐,冥想,做简单运动等方式,合理释放负面情绪,减轻紧张忙碌的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他还建议李姐多与家人沟通,得到心理支持,获得精神激励。心理服务过后,他还会不定期的对李姐进行回访,了解她的心理变化,给予她鼓励,使她摆正心态,放下负担,更加饱满的状态面对生活,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挑战。“榆悦”项目由6名社会心理指导师志愿者组成,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运用灵活的工作方式为有需要的人群服务300余人次。

(三)“蒲公英”心理支持品牌

  刘姨是一位退休工人,刚开始退休生活的她来说极其不适应。起初的半年时间里,刘姨的情绪很低落,总是靠看电视打发时间,很少出家门,也不再注意自己的形象了。渐渐的刘姨觉得自己越来越孤僻,见到周围的邻居都要躲得远远的,觉得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通过社区的介绍,刘姨认识了妇联专职社工侯腾,她也是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培养的社会心理指导师。像刘姨这样的更年期妇女心理咨询近年来在榆垡逐渐开始增多,侯腾根据自己所学,主动邀请刘姨加入“蒲公英”心理支持活动,参加各种手工制作、美妆搭配、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带她重新融入社会,逐渐适应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同时从老年心理变化的角度帮助刘姨分析目前的状态,让刘姨能够从用的面对生活,保持心理健康。当今社会妇女面临的情绪压力、生活压力等心理困惑逐渐增多,如何引导妇女群体正确的表达情绪、合理转移情绪、适当宣泄情绪尤为重要,运用社会心理知识助力妇女工作,是新形势下的妇联工作又一有力抓手。

(四)“青苔”青少年心理服务品牌

  “老师,我们家孩子不愿意参加活动,这次都是我好多歹说才给劝出来参加的。这可怎么办呀!”在一场科普活动中,一名青少年非常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受到了很多家长的表扬,在他旁边有一位小姑娘,一直闷不作声,一句话未说过,也从未跟周围的小朋友互动过。家长表示孩子今年二年级学生,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没有朋友,不爱和老师交流。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陈嘉怡了解情况后联系到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举办了一场针对青少年的“心理减压”活动,邀请这位家长和孩子一同参与活动,为他们细致的解决问题,耐心的普及心理知识。在青少年时期,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在这一阶段遇到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就可能影响今后一系列的发展。“青苔”青少年心理服务借助青年汇工作平台,在暑期开展了21场线上线下服务,寓心理知识传播于破冰游戏,寓心理疏导于绘画创作,寓心理减压于手工制作,创意非凡的互动体验增强了青少年互动互助,提升青少年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的认知,在无压的氛围中打造亲近、有爱、信任、安全的社会关系,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察觉这四季之美,享受四季之喜。《黄帝内经》也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医者先医其心。提升心理健康素养更是“健康中国2030”重要内容。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着力打造首都南部社会心理指导人才培养基地,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开展社会心理指导师人才培养计划,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在农村回迁地区的落地,为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持续提供心理支持,积极塑造社会理性氛围,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用心筑建和谐生活、和谐社区、和谐榆垡。

供稿|榆垡镇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督导实习基地

编辑|位真真

审核|丁 岩



阅读量: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