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当第一次听到“社会心理服务”时,社会心理指导师孙雪云觉得,“自己看到了光明”。
上大学时,学工商管理的孙雪云,辅修了心理学专业。因为对此非常感兴趣,所以只要有时间,她就会进行相关实践、观摩学习,并考取了相关证书。
“不过,一路学习、实践下来,我心里老是有个‘疙瘩’。”孙雪云说,她在课本上学到的心理咨询师原则是不求不助,如果来访者没有咨询动机,她是不能做什么的。“但我有很强的助人情结,我希望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而当听到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张青之说,社会心理服务是“不求也助”时,孙雪云眼中闪出了光亮,“这不正是我一直所追求和向往的”。找到了内心的契合,孙雪云决定,要在社会心理服务这条路上走下去,帮助自己、帮助别人成长,学习实用技能,成为用心理技术助人自助的“社会心理指导师”。
2021年年底,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社会心理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开张”,成为北京市247家基层社会心理服务站点中的一员。
服务站成立6个月来,孙雪云参与组织了大量心理活动,如专题讲座、花艺减压、音乐活动等,同时也接待了不少前来求助的当地村民。
去年,愁容满面的张大伯来到服务站,见到孙雪云说:“老师,您能不能救救俺闺女?”
张大伯告诉孙雪云,自己的女儿有精神方面的问题,他想带女儿去看病,但她拒绝接受专业治疗,还说自己没有病。“老师,您说我能不能找人把她绑去医院?”
孙雪云一听这话,连忙摆手。“大伯,您别着急,先把女儿带过来,我跟她聊聊。”她说。
张大伯的女儿来到服务站,孙雪云经过简单沟通,发现女孩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于是她试着引导女孩正视这件事。孙雪云进行了3次心理指导后,这个女孩终于同意就医。
经过两周住院治疗,女孩出院了,整体情绪状态有所改善。得知消息后,孙雪云与同事去看望了这家人,并为女孩和张大伯后续分别做了5次心理指导。
“服务站是面向南独乐河镇村民的,但在一线实践中,我们发现未成年人是格外需要关注的群体。”孙雪云说,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心理健康对青少年茁壮成长起到关键作用,但目前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低龄化趋势。
为此,孙雪云和同事们组织了很多针对“花朵”的心理服务活动,如开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助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主题活动、亲子家庭花灯制作活动等。
“很多村民带着孩子来,他们说,以前要参加这种活动得进市区,没想到如今在家门口就有。”孙雪云说,百姓的认可是她前行的动力,孩子和家长们脸上的笑容,就是给自己最大的奖励。
撰稿|许 茜
编辑|位真真
审核|丁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