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社会心理督导师专项能力培训班第二阶段课程隆重开课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阳春仨月,春暖花开,万象更新。在这喜庆而特别的日子里,第二届社会心理督导师专项能力培训班第二阶段课程隆重开课啦!学员们带着殷殷的期待来到了课堂上,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张青之会长为大家带来了振奋人心的课前动员。开课仪式由督导实习部部长王海涛主持。

  张会长讲到:社会心理督导体系建设作为全国和北京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了各级政府、党委的高度重视。如何把督导工作完成好,核心是必须有专业化的人才、有职业化的队伍。为了建立这个体系这支队伍,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把抓好专业化培训工作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举措。第一届社会心理督导师专项能力培训班的116名学员,经过三个月的理论和技术学习、70多个学时的案例督导和实习实践,有29名学员获得首批社会心理督导师证书,有13名学员获得助理社会心理督导师证书。第二届培训班的60名学员,每一位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我们要做到籽粒饱满,人人达标。在成为专业社会心理督导师的道路上,大家不仅要进行知识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更要修炼自己的内心世界。

  上午的课程,是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导、学位委员会主任、二级研究员韩布新老师带来的《修通愿景游于艺》。韩布新老师引经据典,博古通今,从古代至现代的文化发展到中西方理论体系差异,给大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理念分享。从四重人观对人和社会的影响,到个人中心、社会中心、自然中心、宇宙中心四个方面与人意志、精神世界的链接,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引,带领学员们领悟中国五千年文化中融合的四重人观的交叉、重叠、合一,在诗书画印的赏析中剖析了中国人的哲学,修炼自己先修心;“游于艺”体现的便是一种艺术与人文的高度统一。一幅画,浓墨淡彩勾勒出世间百态;一首诗,婉转起伏道尽喜怒哀乐;无论是灵感迸发的创作,还是身心皆醉的欣赏,都会让人在物我交融的意境中领悟精神世界的真谛,让人文精神境界更上一层楼,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好地领悟精确、有效、可得、个性化的心理服务理念。

  下午的课程,张青之会长带给学员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张会长拿着新鲜出炉、亲自撰写的专著《社会心理督导师》(试用教材),带领大家学习了第一章《社会心理服务理论》课程。张会长从社会心理服务的基本概念、理论发展、应用范畴三个方面带领大家整体梳理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指出社会心理督导师要遵循学习+练习+职业的模式,要将其作为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要明确社会心理指导有别于传统的心理咨询,广泛采用“主动助人”、“团体工作法”及环境改造人等社会心理学和社会治理理念,切合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要分离心理咨询师和治疗模式,在借鉴的基础上创建社会心理督导所独有的理论和技术。重点强调“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真正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到“社会”层面和“社会心理”层面解决问题,不应该“纸上谈兵”、“管中窥豹”,要回到中国社会的现实中来,切实回到中国国情上来,始终将“人民满意”放在第一位。通过“五大模块”:组织领导、政策法规、人才培养、四级服务、培育心态,共同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北京模式”。

  晚上,由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培训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督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仙飞教授给学员们带来精彩课程《故事里的苏东坡带来的启迪》。张老师通古达今,通过古代名著《警世通言》释义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例如边界的概念、与你 相处的红线、情绪管理及自我约束,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要避免不了解情况的想当然,也要明确认知中的复杂性,深刻理解共情的意义。通过张老师的娓娓道来,让学员们明白“相由心生,境随心现”,自我接纳一小步,幸福迈进一大步,学会自我接纳=提高幸福指数。

  欲师者,温故而知新。欲达者,吐故而纳新。

  让我们共同期待明天的精彩课程吧!

撰稿:张予一㜣

审核:丁  岩、王海涛

编辑:位真真



阅读量: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