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究方知社心事,莫与咨询做等分

        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心理指导师讲师,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理论与技术,对于这些理论与技术我们又要掌握亦或者熟练到怎样的程度?在未来培养社会心理指导师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将这些理论与技术讲授给未来的社会心理指导师们?相信很多学员跟我一样,参加本次培训除了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之外,更想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并贡献自己的价值。

        今天我仅就个人的学习心得做一简单梳理,希望能给志同道合的你们提供一些帮助:

        一、关于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服务

《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张书颖教授

        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者是“价值注满的个人”。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秉持“助人自助”的核心观念,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问题产生来自人和环境的互动。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职业性服务。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出现与解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工作的目标从个人层面可以简单概括为“解危助困促发展”,在社会层面主要是要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包括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体系和管理体系,功能是提升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创新举措,服务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其基本构成包含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态培育、共同体认同建构三大模块。社会心理工作理论是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工作中的实践总结,主要指向塑造和促进良好社会心态。

        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教育者,既要掌握社会工作相关的理论及工作模式,譬如社会工作的预估理论与干预理论等,譬如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等;在此基础上,也要掌握社会心理工作理论,包含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场域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等。而这些只是我们漫漫知识体系中的冰山一角,但也是工作基础。

        二、社会心理指导专业技术的修炼

《基本技术:小组和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赵艺敏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个体通过各种各样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是面向社会、社区、团体或组织、家庭及个人提供服务的工作,而小组和团体心理辅导技术是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在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及应用还在起步阶段,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它既可以被用于治疗各种神经症如恐怖症、抑郁性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等,也可以被用于调节正常人的心理障碍,用于发展性目标,即帮助正常人解决其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适应问题,还被广泛的应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中,如潜能训练、拓展训练、成功训练等等。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的重点主要包含主题的设计、匹配对象分析、时间及频次的制定、招募、团辅中与观察者的配合、对意外与失控情况的处理、观察与反馈等。若想做好团辅,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心”出发,按“需”服务。

        三、心理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工作能力的提升

《活动形式:心理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 张青之

        关于课程设计,这是每一位讲师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但是对于社区心理讲座,我们除了拥有基本的授课技能之外,更要了解社区工作的内容及特点,更要深入分析社区群体的需求及现状,若想讲好社区心理讲座,张老师开篇讲了“四化”技巧,即心理知识常识化、心理活动游戏化、心理技术中国化(本土化)、心理服务职业化。心理讲师要坚持“用心灵陪伴心灵,触动并改变心理状态“的理念去做好社区心理专题讲座。

        张老师结合多年的社会心理讲座经验,分别从讲师的自身修炼、社区专题类讲座的课程及教案设计、授课方法与技巧、课程氛围打造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层次分明的讲授。

        回顾今天各位老师的课程内容及授课风格,他们有着同样的大容量的知识库、多样化的案例库、丰富的资源库,也有着不同的授课风格,比如张书颖老师行云流水般的知识输出型,赵艺敏老师温婉亲民、娓娓而谈讲授型,还有张青之老师逻辑严谨、返璞归真的倾囊相授型,每一种风格都能让我们产生思想的共鸣与碰撞,让我们对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于未来我们即将开启的育人工作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阅读量:7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