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办坏事,教训宜吸取

作者:岳晓东,北京市社心联科普委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

  前些日子,上海市长宁区部分学校给学生做了一份有关心理健康的调查问卷,其中包含多项有关自杀准备的题目,令家长质疑问卷的诱导性,会伤害孩子的心理。这即刻引起了渲染大波,受到了各方的关注。随后,长宁区教育局承认相关部门对问卷内容审核把关不严,引发家长担忧,并致诚恳的歉意。

那么此次问卷调查错在哪里呢?总结如下:

  首先,用贝克自杀意念量来做普适性的测试,是用错了人群(未成年人、健康人群)。即使是对具有自杀意念的人,也要有专业人员谨慎地在访谈中选择性应用。如此大规模地针对正常群体使用,无疑是考虑欠周的。

  其次,这次测试违反了测评中的伦理,就是面对未成年群体的测试需要有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特别是问卷中有些条目涉及了各种自杀的方法,这等于是给学生做了自杀方式的科普,有可能导致不良的情绪或联想在同学里弥漫。

  再次,有些条目严重不妥,比如问学生有没有买保险。这个问题显然不是四五年级孩子会考虑或回答的。一位家长分享说,她的儿子选了想过死的条目,经追问后,孩子说仅仅是一次站在阳台时闪过一念,不知道跳下去会是什么感觉。

  最可怕的错误是,问卷登陆用户名为学生的身份证号码,这大有泄露之嫌。而如果用匿名方式或不涉及身份信息的登陆则更为妥当。

  总之,长宁教育局好心办坏事,弄巧却成拙。像这类高度敏感的测试,校方需要就调查的目的、方法、内容做充分的培训和沟通,以确保不会衍生出不必要问题。最后,我想以长宁教育局的反省作为此文的结尾:“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严格管理,密切家校沟通,共同守护好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关阅读:一个月20余起学生跳楼,心理干预老师揭“自杀排查”为何无效?

编辑|位真真

审核|丁 岩



阅读量: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