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要求,《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中对“加强职工心理服务”等工作进行了部署。当前,重视工会会员物质以外的需求和权益保障,推动职工精神福利建设是工会工作的创新举措。
12月2日,北京市政协委员、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会长张强斌带领联合会新一届班子主要成员,专程赴昌平区总工会走访交流,共同探索建立新时代职工心理健康服务模式。
座谈会由北京市政协委员、昌平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区总工会主席刘长永主持。他表示双方各自的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希望通过深入合作实现共赢。
昌平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冰介绍了区总工会近年来在职工心理健康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与面临的挑战。他指出,昌平区总工会一直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工作,通过设立16家健康小屋和14家职工心灵驿站,有效缓解了会员单位一些职工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但一些驿站存在社会心理指导师等专业人员不足、基层工会对心理赋能工作认识不足等问题。
张强斌会长首先对昌平区总工会在落实北京市总工会《关于做好在职职工心理关爱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方面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并介绍了联合会围绕全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大局,立足服务基层,本着“政府所向,社会所需,会员所求,本会所能”的原则,汇聚心理领域专家和机构、心理从业者和志愿者等,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责任,以满足社会各类群体心理服务需求的相关工作。近年来,为满足新时代对心理健康的迫切需求,联合会着力构建“五级八维”心理专业人才培训体系,探索打造引领行业的规范化“枢纽型”社会组织的“社会心理专业服务人才”和“心理赋能+专业复合型人才”等各类人才培养的北京模式。2021年以来,联合会组织专家参与编制的全国首个社会心理领域标准《社会心理服务站服务规范》,以及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实施的《社会心理指导师》《社会心理服务站点标准化服务清单》《社会心理指导师培训规范》《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规范》《养老机构心理慰藉服务规范》等标准,填补了心理人才培养评价与心理服务标准领域的空白。
张会长表示,联合会将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资源优势,与昌平区总工会围绕全面释放服务站点的潜能,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职工心理赋能路径;通过搭建普及、普惠社会心理服务培训体系等,共同为工会干部和职工心理赋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职工心理健康贡献力量。
双方的班子成员在务实的氛围中开展了深入的工作交流和研讨。昌平区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毕尧和徐妍,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何玲、副会长许小杰、秘书长钱钱和会长助理张秀香等参加了座谈交流。